【中医入门】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 安徽中医药大学,位置ga480-56
【001】0.1—绪论
【002】1.1—阴阳学说
【003】1.2—五行学说
【004】2.1.1—藏象(概论)
【005】2.1.2—藏象(五脏—心)
【006】2.1.3—藏象(五脏—肺)
【007】2.1.4—藏象(五脏—脾)
【008】2.1.5—藏象(五脏—肝)
【009】2.1.6—藏象(五脏—肾)
【010】2.1.7—藏象(六腑—概述、胆、胃)
【011】2.1.8—藏象(六腑—小肠、大肠)
【012】2.1.9—藏象(六腑—膀胱、三焦)
【013】2.1.10—藏象(奇之恒腑)
【014】2.2.1—气血津液(气(一))
【015】2.2.2—气血津液(气(二))
【016】2.2.3—气津血液(血)
【017】2.2.4—气血津液(津液)
【018】2.2.5—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之间关的系)
【019】3.1.1—病因(概述、外病感因—六淫概述)
【020】3.1.2—病因(外感病因—六淫·风邪)
【021】3.1.3—病因(外病感因—六淫·寒邪
【022】3.1.4—病因(外病感因—六淫·湿邪)
【023】3.1.5—病因(外病感因—六淫·燥邪)
【024】3.1.6—病因(外病感因—六淫·火(热)邪)
【025】3.1.7—病因(外病感因—六淫·暑邪)
【026】3.1.8—病因(外病感因—疠气)
【027】3.1.9—病因(内病伤因—七内情伤)
【028】3.1.10—病因(内伤病因—饮食失宜、劳失逸度)
【029】3.1.11—病因(病理物产性病因—痰饮)
【030】3.1.12—病因(病理物产性病因—瘀血)
【031】3.1.13—病因(病产理物性病因—结石)
【032】3.1.14—病因(其病他因—医过、药邪、胎传)
【033】3.2.1—病机(发病)
【034】3.2.2—病机(基本病机—邪盛正衰)
【035】3.2.3—病机(基病本机—阴失阳调)
【036】3.2.4—病机(基本病机—气血液津失常)
【037】4.1.1—望诊(望神)
【038】4.1.2—望诊(望色)
【039】4.1.3—望诊(望舌(一))
【040】4.1.4—望诊(望舌(二))
【041】4.2—闻而知之之谓圣— 闻诊
【042】4.3.1—问诊(概述、问寒热)
【043】4.3.2—问诊(问汗)
【044】4.3.3—问诊(问饮食口味)
【045】4.3.4—问诊(问二便)
【046】4.4.1—切诊(概述、脉诊方法、正脉常象)
【047】4.4.2—切诊(常见脉象)
【048】5.1.1—八纲辨证(概述、表辨里证)
【049】5.1.2—八辨纲证(寒热辨证)
【050】5.1.3—八辨纲证(虚辨实证)
【051】5.1.4—八辨纲证(阴辨阳证)
【052】5.1.5—八纲辨证(证候的间关系)
【053】5.2.1—脏辨腑证(脏腑辨证基的本思路)
【054】5.2.2—脏腑辨证(五脏辨证—心辨病证)
【055】5.2.3—脏辨腑证(五辨脏证—肺、脾、肝、肾病辨证)
【056】6.1—养生
【057】6.2—预防
【058】6.3.1—治则(概述、正治反治)
【059】6.3.2—治则(治治标本)
【060】6.3.3—治则(扶正祛邪)
【061】6.3.4—治则(调阴整阳)
【062】6.3.5—治则(三制因宜)
[063] 7.1—中药基本知识概述mp4
[064] 72—中药的性能mp4
[065] 73—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mp4
[066] 7.—中药的用法.mp4
[067] 8.1.1—解表药概述.mp4
[068] 8.1.2–发散风寒药,mp4
[069] 8.13.–发散风热药.mp4
[070] 8.2.1–清热药概述.mp4
[071] 8.2.2–清热泻火药.mp4
[072] 8.2.3—清热燥湿药.mp4
[073] 8.2.4—清热解毒药,mp4
[074] 8.2.5—清热凉血药.mp4
[075] 8.26–清虚热药.mp4
[076] 8.1–泻下药概述.mp4
[077] 8.3.2—常用泻下药.mp4
[078] 8.4.1–祛风湿药概述.mp4
[079] 8.4.2—常用祛风湿药.mp4
[080] 8.5.1–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概述.mp4
[081] 8.5.2—常用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mp4
[082] 8.1–温里药概述.mp4
[083] 8.6.2—常用温里药.mp4
[084] 8.7.1–理气药概述.mp4
[085] 8.7.2—常用理气药.mp4
[086] 8.1—止血药概述.mp4
[087] 8.8.2–常用止血药.mp4
[088] 8.1–活血化瘀药概述.mp4
[089] 8.9.2–常用活血化瘀药.mp4
[090] 8.10.1–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mp4
[091] 8.10-.2–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mp4
[092] .11.—平肝熄风药概述.mp4
[093] 8.11.2—平抑肝阳药.mp4
[094] 11-.—息风止痉药.mp4
[095] 8.12.1–补虚药概述.mp4
[096] 8.12.2–补气药.mp4
[097] 8.12-.—补血药.mp4
[098] 8.12-.—补阴药.mp4
[099] 8.12-5—补阳药.mp4
[100] 91–方剂基本知识概述.mp4
[101] 92–方剂与治法mp4
[102] 9.3–方剂的组方基本结构.mp4
[103] 9.4–剂型和方剂的变化形式.mp4
[104] 9.5–方剂的煎服方法.mp4
[105] 10.1.1—解表剂概述.mp4
[106] 10.2–体质壮实,风寒表证无汗选用方一麻黄汤.mp4
[107] 101.—素有寒饮,又外感风寒选用方一-小青龙汤.mp4
[108] 10.1.–风寒表证出汗选用方一桂枝汤.mp4
[109] 10.15—风热表证常用方一银翘散.mp4
[110] 10.1.6– 气虚外感常用方一败毒散.mp4
[111] 10.2.1–泻下剂概述、峻下热结之要方一大承气汤.mp4
[112] 10.3.1—和解剂概述、 解忧愁之妙方-逍遥散.mp4
[113] 10.4.1—清热剂概述.mp4
[114] 10.4.2—气分热盛证要方一-白虎汤.mp4
[115] 10.4.—清泻肝胆实火、 湿热方-龙胆泻肝汤.mp4
[116] 10.5.1–温里剂概述、 温中健脾方-理中丸.mp4
[117] 10.6.1– 补益剂概述、补气健脾基本方一_四君子 汤.mp4
[118] 10.6-2—补血调血基本方一-四物汤.mp4
[119] 10.63–滋阴补肾方一六味地黄丸.mp4
[120] 10.6.4—补肾助阳化气方一 肾气丸.mp4
[121] 10.7.1—理气剂概述、治六郁证之方一越鞠丸.mp4
[122] 10.8.1—理血剂概述、胸中血瘀证常用方一血府逐瘀汤.mp4
[123] 10.9.1–祛湿剂概述、 胃肠型感冒常用方一藿香正气散.mp4
[124] 10.10.1—祛痰剂概述、治痰基本方一二陈汤.mp4
[125] 10.11.1—冶风剂概述、 外感风邪头痛方- -川芎茶调散.mp4
[126] 10.11.2—阴虚阳亢之类中风常用方一镇肝熄风汤.mp4
[127] 10.12.1—消食剂概述、食积证的基本方一保和丸.mp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提供的《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该课程是对中医学的全面概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系统性强,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学习。
1、中医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是一门系统介绍中医学的课程。该课程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脏腑学、病证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医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的起源、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学习者可以通过该课程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中医学概论的教学特点
《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具有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首先,该课程的内容丰富。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学习者可以通过该课程全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其次,该课程的系统性强。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解,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通过逐步学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增强对中医学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该课程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学习。无论是想要了解中医学的爱好者,还是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该课程进行学习和提升。
3、中医学概论的学习意义
学习《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对于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加对中医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其次,学习该课程可以提升中医药专业人士的综合素质。对于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可以提高临床实践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最后,学习中医学概论还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安徽中医药大学提供的《中医学概论 全127讲视频课》,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丰富、系统性强,适合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加对中医学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医药专业人士的综合素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