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 经典长销作
【阿德勒心理学】最佳解说应用读本
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么,而是如何运用你所拥有的东西。
你不需要变得特别,只要做好你喜欢的自己;
你不必被过去羁绊,因为人生永远都有选择的可能性。
当我们可以放下过去,以往的种种就不会再纠缠自己,
我们和某些人相处的时空才不会凝固在最糟的地方,而会重新开始流动,
今天的这段时间,也不再是昨天的重复及延长。
将此时此刻当成全新的开始,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感受到不同的自己。
【放下过去→接受现在→选择未来】
从信念到行动,阿德勒心理学指引出一条明确可行的路径,
让你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也能与世界保持和谐的联繫。
谁都不能代替你过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代替你解决问题。
事情发生时,我们无法将责任推给他人和环境、或是经历与才能。
但也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活着的目的,
如果一切都已经被过去决定,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
当我们知道人生是自己创造的,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就必须学习採取行动,让改变就此发生。
生命中没有敌人,就代表无时无刻都必须配合别人,自然活得很不自由。
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观感,或许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欢,
但这样假装或勉强自己,人生就会没有方向,也会给人无法信任的感觉。
过你想过的生活,尽量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干扰,也不必强求周遭的人认同你。
你不必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而是该为自己主动选择的人生好好负责。
阿德勒心理学不谈纯粹的心理学,而是直接探讨人际关系;
它不只是理论,更是“心的态度”。
阿德勒认为,我们不是由经验所决定,而是由我们赋予经验意义,再来决定自己。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未来的目的,而不是过去的原因;
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只要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新的亮点。
当我们有了接受自己、面对现实的勇气,才能做出适合的选择,创造想要的未来。
然而,做自己并非只是任性妄为,而是要理解彼此的差异、尊重个人的选择,
将自己与他人的课题分离,不要互相操控干涉。
当我们有了不再勉强自己、寄望他人的勇气,
才会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互相协助、彼此鼓励。
日本阿德勒研究权威岸见一郎,以平实浅近的解说、穿插生活实例及哲学故事,
有系统地引介阿德勒心理学的精要论点,并提出明确有力的行动指标,
让读者得窥这项学说的概要面貌,了解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世生活。
它将帮助你卸除生命的负担,找到不受过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属于所有人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 Alfred Adler】
卡内基的《沟通与人际关系》、史蒂芬.柯维的《与成功有约》、理察‧卡尔森的《别为小事抓狂》……这些经典作品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来自“阿德勒心理学”的启发影响。
阿德勒与佛洛伊德、荣格并列为心理学三大巨擘,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阿德勒主张人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实体,所以他重视人格的整体观、重视个体的社会及人际关系,认为脱离了人的脉络就无法充分了解人。阿德勒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学说,为健全的人格与生活制定了明确的蓝图,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达成目标。
阿德勒就如同其学说,是个不受他人看法影响的人,也一直被评价为“名气与成就不成正比”、“世间少见完全不在乎自我成果被剽窃”的人格者。比起同行专家,他更倾向于和普通人对话,所以他不喜用专业术语、从不以高知识分子自居,而是努力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并不简单的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思想。他说:“我的心理学并不是‘属于专家的理论’,而是属于所有人的。”阿德勒心理学就像一座宝山,只要你愿意亲近、採掘,就能满载而归。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介绍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目前仍居住于此。高中时期便立志成为哲学家,就读大学时更曾多次前往教授自宅与其论辩哲理,在京都大学研究所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期满后退学。除了専攻哲学(西洋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更于1989年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发表多篇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相关着作、并从事演讲活动,目前为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师及顾问。译有阿德勒的着作《个人心理学讲义》、《人为何会罹患精神疾病?》,并着有《阿德勒:走过人生关卡的心理学》、《被讨厌的勇气》等书。
译者简介
杨咏婷
辅大大传系毕业,曾任出版社日文编辑,现为专职译者。译有《草食男来了:改变未来消费与恋爱市场的新人类》(高宝出版)、《上司的条件》(商周出版)、《东京异闻》(独步出版)、《看见.村上春树》(尖端出版)等。
E-mail:norikoyang92@gmail.com
目录 · · · · · ·
目录
【前言】 “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学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岸见一郎
第一章 属于所有人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其人其事
【了解他的生平】
【了解他的人格】
第二章 勇气,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根基——阿德勒心理学的亲子教养与教育
【亲子教养与教育的目标】
行动和心理上,都要达成明确的目标
生活型态是——“我们对自己及世界的定义”
不是不能改变,是人自己决定不要改变
我是有能力的,而且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人际关系的观点】
从人际关系中,才能观察出个人行为的意义
【决定行为的“目的论”】
目的论──“去处”比“来处”更重要
行为目的——引起他人注意
行为目的——挑起权力斗争
关心未来的目的,不要在意过去的原因
【如何因应孩子的不当行为】
不惩罚,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自认无能,会以报复作为夸耀
无视问题行为,转而关注适当的行为
不称赞,别让孩子依赖父母的肯定
【遭到挫败的勇气】
“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人类共有的心理现象
“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则是病态的产物
你现在就很好了,不需要“变得特别”
【如何让孩子重获勇气】
用鼓励取代称赞,只要共享喜悦、表达感谢
肯定孩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鼓励”
【课题的分离】
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确定“这是谁的课题”
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升级成共同课题
自己的课题,必须自己承担行为的后果
只要从旁守护,不要过度干涉
第三章 接受现在的自己,重视对等的关系——横向连结与健康的人格
【每个人都是对等的存在】
压制与干涉代表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认为沟通无效的人,一开始就没有沟通的意愿
【竞争的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上对下、有能对无能的判断评估
横向关系:人无优劣,只是责任和目标不同
人类是向“前”进,不是向“上”爬
【协力的横向关系】
在横向连结里,才能互相协助与鼓励
在对等存在中,无需炫耀优秀或证明自己
【让自己幸福的三个要件】
接纳自我——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信赖他人——这个世界并不危险
贡献他人——懂得付出、给予回馈
【为他人着想的共同体意识】
人最根本的理想就是拥有“归属感”
“社会意识”也可能被滥用为强制的工具
第四章 只有自己能够决定自己——阿德勒心理学的基础源起
【希腊哲学与阿德勒】
柏拉图——“真正原因”与“次要原因”
亚里斯多德——“四因说”
阿德勒——孩子被宠坏是“结果”还是“目的”?
【行为目的之善】
在希腊语中,“善”的意义是指“有益处”
不能无视于状况,便决定什么是“绝对的价值”
【人只活在自我定义的世界】
人都是依从自己的关心去了解世界
每个人私自的感受,并没有对错之分
有用的鼓励,要存在于对方构筑的现实中
【反对决定论】
自卑情结是逃避人生课题的藉口
我们无法从经验或条件来判断一个人
【一切由自己决定】
既然生而为人,就永远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选择的可能性
【个人的主体性】
个人的解释和运用,才是最有意义的关键
不是做不到(cannot),而是不想做(will not)
第五章 人生,就是对自己负责——阿德勒心理学的人生行动指标
人生的意义,要靠自己去给予
即使被讨厌,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不害怕失败,才能真正向前迈进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为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所有的“自由”,都伴随相对而来的“责任”
不要用“人生的谎言”来逃避自己的课题
宽容看待差异,他人也不必满足我的期望
真正的自立,也包括在能力不及时寻求协助
不要期待被体谅,而是要用语言直接表达
人无法相互了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沟通
抛掉过去,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抱持“乐观”主义,而不是“乐天”主义
从做得到的事开始,就是改变世界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