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国际深具影响力个人生长作家张德芬代表作。都市个人生长修行经典,总销量超800万册。
2007年,《遇见不知道的自己》*出版,在台湾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览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国际*本个人生长小说。同年,大陆引入简体版,很快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迄今已热销12年之久,影响千万读者。
●德芬全新作序,新增万字文章共享。
●察觉和自省是全部生长的开端,高兴美好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究,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其他人。
●原创暖心插画,全彩四色印刷。
内容简介
华语国际热销800万册个人生长范畴经典
我们现在的物质日子愈来愈丰厚,但是郁闷焦虑的人愈来愈多,便是由于大家走错了方向——都在外面的国际竞争、比较、抓取,很少有人重视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期望《遇见不知道的自己》这本经典之作,能够继续唤醒更多的人,提示他们高兴美好的真正途径是向内看,向内探究,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其他人。能够听进去而且及时休整自己的人,就能够愈来愈美好、喜悦。假如仍是执着于外在的抓取、获得,那么人生的痛苦会愈来愈严重、剧烈。
当我们乐意屈服、谦卑地放下自己的痛苦,而接收生命之流时,那种自由解放的感受,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
——张德芬
作者简介
张德芬:
闻名作家、张德芬空间创始人、北京向阳海外人才“凤凰方案”*津贴专家、我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心思健康与开展专项基金形象大使。
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在UCLA获得MBA学位。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2002年辞去国际闻名公司高薪作业,致力于个人生长潜修及写作,迄今系列着作总销量已经超越1000万册,被誉为华语国际深具影响力个人生长作家,着作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作为我国大陆心思范畴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她在2007年推出的首部着作《遇见不知道的自己》已成为目前国内个人生长范畴经典,影响深远,单本销售量打破800万册。个人曾被评为“2014我国十大品牌女人”之一、“影响我国女人日子精英人物”“年度高雅女人人物”等。
2008年开端,与自身生长和内在探究同步前行,她陆续宣布了系列着作:《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重遇不知道的自己》《爱到是甩手》。每本书上市之后,都会引发一轮新的个人生长升级版阅览热潮。她还引介了国内外许多的书和作者到大众的视野中,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着作《新国际:灵性的觉悟》和加拿大知见心思学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等,为近年来大众范畴心思健康、个人生长常识的普及和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版序 快乐幸福的真正途径是向内探索
再版序 生活是我们*好的上师
自序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01.一场奇怪的对话——我是谁
02.老人的读心术——我不是谁
03.做爱像去迪士尼乐园?——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04.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05.人生就像一场戏——角色面具
06.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07.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能量争夺战
08.你所招引的人、事、物——吸引力法则
09.巧遇旧识——潜意识初探
10.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11.命好不怕运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12.遇见难得的知音——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13.回溯童年的记忆——我们身体的障碍
14.重新和身体联结——瑜伽和呼吸
15.激励大师的体验分享——饮食与健康
16.卸下光环后的人生——健走真好!
17.“担心”是*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18.一场“ego boosting”(小我增长)秀——同学会的启示
19.被负面情绪套牢——情绪的障碍
20.在谷底惊见阳光——情绪的体验
21.摆荡于背叛、欺骗之间——情绪的爆发
22.是谁在伤口上撒盐——情绪的疗愈
23.爱过、痛过、哭过之后——臣服的体验
24.梦的秘密——当下的臣服
25.背负重责大任的脑袋——检视思想
26.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转念作业
27.昔日女星的解套智慧——思想的瘾头
28.我是个婚姻失败者?!——思想的搅扰
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认同的解离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身份认同的探索
31.战胜了胜肽——心想事成的秘密
32.未实现就先感恩——*后的试炼
33.开始,就是未来——迎风飞扬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新旅程:
34.婚姻是一场修行——亲密关系的联结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走出观念的牢笼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德芬全新体悟:
人*的危机,是不知道自己有病
你的生活是苦是甜,这两个人说了算
再版代跋 给读者的一封信
媒体评论
《遇见未知的自己》可以说是一本拯救过我的书,它让我学会了臣服和接受。
——杨幂
这本书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人生从此变得有创造性。
——刘亦菲
我特别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它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但是充满智慧。读完之后,你真的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李娜
从逆境中走出来后,我多次把这本书送给身边的朋友,希望大家也能唤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踏上爱和喜悦的心灵旅程。
——郝蕾
张德芬女士对己诚实,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把自己也看作一个需要灵修的对象,因此她的宣说是有切身的感悟打了底子的。其次,她对人平等,富有人情味,善于以女性的细腻和心理学家的敏锐体察不同个体的内心活动,因此她的宣说像是在和不同类型的朋友娓娓谈心。这是两个多么可喜可爱的特点。张德芬女士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作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周国平
在线试读
《亲爱的,外面没有他人——转念作业》
若菱看到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着实有点儿纳闷儿。作业的标题叫“批判你周遭的人”,然后按照要求把你的主意写下来,一共六个标题 。
若菱*想写的当然是志明,但是她又不想在陌生人面前吐露自己婚姻的问题,所以她琢磨着该怎么写这些问题,搞到很晚才睡。听到志明进屋的脚步声和他关上客房房门的声音,若菱又是一阵心痛。
第二天是周日,若菱起了个大早,很期待地又去了那个工作室,听教师的课。一开始,教师仍是带领咱们静坐,若菱在一种无形的能量中感觉好放松,身体轻飘飘的,思绪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直到教师呼喊他们回来,若菱才依依不舍地睁开眼睛。
“昨天咱们谈到躲避咱们自己及其他问题的战略,其实还有一种战略,叫作——”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了“投射”两个字。
“什么是投射呢?比方说,我从小就被教导我应该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也自认为很聪明,所以我压抑、否认了自己不聪明的当地。所以,我看到不聪明的人的时分,他提醒了我内涵不想面临的部分,所以我特别厌烦不聪明的人,对他们没有耐性。”
教师停下来,看看一切的学生。“对某一类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定见、特别看不顺眼,便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躲避战略,其实,他们的那些缺陷你都有,仅仅不承认算了!”说着,教师把手比成一把*的形状,对着一个学生,然后说,“你看,当我手指着你批判的时分,有几根手指对着我自己?”
很明显,一根手指对着对方,三根对着自己。然后教师说:“我的教师*喜欢说的一句话便是——”她看看若菱,显然她说的是老人,“亲爱的,外面没有他人,一切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涵投射出来的成果。”
有个同学提到了那部若菱看不太懂的电影,他针对电影内容说:“观察者在各种可能性中挑选了一种,所以工作就如实产生了,所以工作是咱们的‘挑选’,而不是咱们被动地看工作产生。”也有同学提到了“招引力法则”,能量相同的事物会彼此招引,所以咱们周遭产生的事都是咱们本身的能量招引过来的。
一个同学忍不住了,她有不太相同的观点。“我是个基督徒,我是认同有一个*力气在管制这个宇宙的。你们这样说,就好像人能够逾越神,掌管自己的命运!”
咱们忽然变得鸦雀无声,震惊于半路杀出来这么一个程咬金。若菱却是挺欣赏她的态度,毕竟有不同的定见能够激起咱们更多不同层面的主意。
“没有抵触,亲爱的,”教师柔声地说,“当咱们心里有个深切、真诚的渴望,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协助你,这便是你心目中的神。当你祈求的时分,你的内涵会发出一股正面振荡的能量,它会把你想要的东西招引过来,也便是神在回应你的祷告而赐给你真心想要的东西。”
教师持续说:“咱们面临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一切‘现已产生’的事。现已产生的事便是神,因为假如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就不会产生,所以咱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咱们相信神的膏泽,所以在当下的每个挑选中,咱们没有惧怕,能做出*好的挑选,而且正因为咱们坚信神的膏泽深藏其间,*好的事会因为咱们有意识的挑选而产生。”
若菱真是很敬服教师能一转头就用基督教的语言,把方才咱们说的“另类”观点换成基督徒能承受的说法。在这一转念中,不光那位同学,连若菱也心悦诚服地承受了。
教师这时转过头来,看着一直没有讲话的若菱,约请她共享她的家庭作业。
若菱停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小声念道:“我对志明感到愤怒,因为他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实地关怀过我……”
“好!”教师要她停下来,然后问,“这是真的吗?志明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实地关怀过你?”教师重复若菱的话。
“嗯,是真的。他只管他自己的事,很少关怀我。”若菱答复。
“志明很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真的吗?他每时每刻都是这样的吗?他的每个朋友、周围的亲人都觉得他是这个样子吗?”
若菱没有掌握了,不敢接腔。
“他从来没有真实地关怀过你,”教师又问道,“这是真的吗?”
“偶尔会关怀一下啦,但是……”
“从来没有,真实的,”教师加剧语气,“这是真的吗?”
若菱说:“嗯,大部分时分是真的。”
教师又问:“当你抱持这样的主意——‘他很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真实地关怀过我’的时分,你看到他,或是想到他的时分,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嗯,不太舒服……”若菱保存地描绘。
“是喜悦、平和仍是严重、压力?”教师追问。
“严重、压力!”若菱一挥而就地答道。
“好,你想想,假如你的脑袋中没有这样的主意,你看到志明,或是和他相处的时分,你会觉得怎么样?”
“好多了,比较平静。”若菱想象了一下,然后老实地答复。
“好,我不是要求你放下这个思想,我仅仅问问你,你有没有任何理由,让你放下这个思想,不再背负着它?好,我现在请你把这个句子反转过来,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教师帮她起头:“志明不是……”
“志明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不是从来没有真实地关怀过我。”若菱机械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