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故事王子周志建继《故事的疗癒力量》《拥抱不完美》之后,最新振奋人心的力作。
★邓惠文、苏绚慧、黄锦敦、李宜静、郑云龙、杨田林、陈盈君 感动推荐
敢放弃、是勇敢。敢放手、是智慧。懂得「放」的人,人生才会fun。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历经一场大病之后,对生活的反思与改变。
他发现,那场病痛其实是上天给的「恩典」。因为那场病,让他开始力行「减法」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回归单纯,感受生命的纯粹与美好。
他发誓:「我不想再错过一场华丽的枫红、一场盛开的樱花、甚至是路边一朵绽放的小花。」
每天都花时间陪伴自己、跟自己相处,并聆听内在的声音,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前,别人无法为你做的事,现在,我们自己为自己做。疗癒自己,满足自己,不再外求。全心全意,把自己爱回来,绝对是我们一生中,最该做的一件事。
如果,你的人生刚好也走到十字路口;如果,你最近对生活也感到茫然迷惘,那么,这本书里的故事,或许会帮你的生命找到一个「出口」,把你从一成不变的生活里,给唤醒、翻转过来。
*疗癒小语*
☆拥有,不等于享有。囤积,是匮乏的象征。
☆真正能「享有」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人需要每天「归零」。归零,就是愿意让生活重新开始,愿意接受失衡的自己,并好好清理自己的内在。
☆慢,才能看见风景。快速,不止让我们失去风景,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温度。
☆面对所有事的发生,只要顺着「生命的河流」走就好,不用抗拒。自然而然,它自己会流动、会载着我们到该去的地方。
☆生命本身其实就具备了疗癒的力量,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身体不是我们的工具,它是灵魂的殿堂。如果这个殿堂没有清理乾净,灵魂是无法安住其中的。
☆没有一件事的发生是意外、是偶然的,一切的发生都有它的意义。
☆爱自己这件事,我们得重头学起。过去,父母没教过我们这件事,现在,我们得自己教会自己,这是我们的功课。
[各界热情推荐]
邓惠文/精神科医师、畅销作家
苏绚慧/谘商心理师、心灵疗癒丛书作家
黄锦敦/谘商心理师
李宜静/作家、纽约荣格学院心理分析师候选人
杨田林/专业人文企管讲师
陈盈君/左西人文空间主持人、马雅旅人
郑云龙/脊椎力学专家、企管名师
若走向幸福之道像是一趟旅程,阅读此书时,你会看见志建如何拆开老天爷的信封,解读深藏于「痛苦」之中的改变讯息。
他在这样的讯息指引下开始踏上生命探索之途,一路上试探自己,了解自己所渴求的,把属于自己的宝物、想要的生命一一拾入行囊,写进生命旅程的札记本里。
在生活中、在书里我都看见,志建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他对着前去的道路,一次次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认真付诸行动。他真用十年的光阴扎实地累积出自己想要的生命样貌。──黄锦敦(叙事治疗取向督导、讲师、谘商心理师)
「苦痛」不是来羞辱我们,或嘲笑我们的,而是来真诚的告诉着我们,我们尚未懂爱,未能真实地接纳生命本该无条件被爱。「苦痛」很诚实地告诉我们,我们并未真实地好好活着。志建老师的这一本最新着作,处处充满禅意,是一本与生命的真诚对话,也回望这一路走来的自己,如何的苦痛、唤醒、翻转、领悟,及重生的历程。──苏绚慧(谘商心理师/心灵疗癒丛书作家)
拿到这本书,看了书名「把自己爱回来」,就忍不住就想掉泪。亲爱的你,拿到这本书,没有意外,时候到了,是该将自己爱回来,找到自己的时候了。──李宜静(作家、纽约荣格学院心理分析师候选人)
志建很爱玩,也很会玩;志建爱自己,也爱朋友,爱学生,爱大自然。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爱的人,用全然生命过生活的人,生命当然精采,故事也自然说得精采,影响力也在其中。
这是志建的第三本书,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是,对人性都有深刻的描绘,对人生都有很棒的启发。郑重推荐给幸福的读者! ──杨田林(专业人文企管讲师 )
很喜欢这本书中谈到「生命折返点」的概念。如书上所说:旅行到一个地方,畅游美景的同时,也需要预估一个折返的时间,否则人会回不了家。我很喜欢这个折返点的「隐喻」。生活亦是如此,当我们一路往前冲、尽情扩展事业版图的同时,确实需要知道何时该准备折返了,不然,人会迷失自己、前功尽弃。
去年,遇到志建,聆听他去京都赏樱、赏枫的故事,好羡慕他可以放慢、放鬆享受旅行的美好。我听着听者,心里头有着好大的触动,这带给我很深的提醒与鼓励,于是我也在思考着:自己的生命折返点是否也到了呢?
故事很有力量,它会激发生命的共振与涟漪!我被志建给鼓励到了。
于是,我开始只答应做让我怦然心动的课程、只带领会滋养自己的工作坊,我甚至安排一整个月的假期去「内观」安静自己。今年底,我还休息了两个月不接工作,享受「放掉时间过生活」的清幽自在。以前的我,行程总是满档,但现在,我真的愿意「放过自己、放慢脚步」过生活,并尊重身体、聆听身体给我的讯息。
谢谢志建这十多年来一直带给我的鼓励,从他身上我看见了什么叫做「越活越年轻、脸越来越发亮」。这本书是志建活出健康的生命见证,他非常有实践力,这点叫我打从心底赞叹与佩服!很开心能继续为志建的新书推荐,因为我明白,这本生活实践的好书,非常值得分享出去!祝福所有读者,也能看懂自己生命的关卡、并轻鬆度过每个关卡,把自己好好的爱回来!!!──陈盈君(左西人文空间主持人、马雅旅人)
自我健康促进需要一个高度的觉察力,我们不能用「相同的自己」去期待「不同的未来」。如果您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衷心推荐您这本好书,请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刻,好好享受此书的美好吧。──郑云龙(脊椎力学专家、企管名师)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周志建
雅号:叙事王子。今年给自己重新命名:故事王子。
一个任性、爱玩、认真工作、看起来年轻的中年男子。
一个擅长说故事、聆听故事的心理工作者。
五十岁以后的他,开始致力于写作,故事疗癒作家是他的「新身份」。
叙事治疗是他的最爱与专长,有二十余年的谘商实务经验,心理谘商不是他的工作,是他的志业。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生不走主流路线,坚持做自己、走自己的路。
他也是一个要自由的人。不想被体制綑绑,所以从来没打算在大学里任教,他选择,当一个来去自如的「自由」心理工作者。
他喜欢后现代「没有唯一的真理」、「尊重差异、尊重多元」的理念。创办「叙事私塾」致力推广叙事理念与人文教育,并将「自由书写」结合到叙事教育,成效惊人。他也是最早将叙事治疗大量运用在台湾谘商临床实务的先行者,每年举办的叙事工作坊及讲座超过八十场次以上。
小档案:
◎ 辅仁大学心理谘商博士
◎ 叙事取向专业训练讲师、心理师、谘商督导。
◎「叙事私塾」带领人。「自由书写」推广人。
◎ 吕旭立基金会课程讲师、谘商心理师。
◎ 故事疗癒作家。《故事的疗癒力量》、《拥抱不完美》作者
◎ 至2014年10月为止,已经在台湾、大陆及马来西亚等海外举办过400场以上的叙事工作坊。
联繫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脸书:「周叙事」
部落格:「叙事实践者」: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
目录
〈前言〉放下,放慢,清风自来
〈推荐序〉我们都是想好好活出这一辈子的人 黄锦敦
〈推荐序〉走过了苦痛,我们明白了爱 苏绚慧
〈推荐序〉把自己爱回来,找到自己 李宜静
〈好友热情推荐〉
第一章 在痛中觉醒──那一年,我跟坐骨神经痛相遇的故事
多么痛的礼物
意外的人生,变调的生活
当痛来临时,一切都可抛
原来,「同理」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无望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接纳生命中的每个发生,「是什么,就是什么」
生病,使生命转弯
从苦难中,学习感恩
从「不可说」到「可说」,故事让生命产生「流动」
第二章 美好的生活是一种选择
1 你真的爱自己了吗?
2 学会好好陪伴自己
3 五十岁以后的人生
4 快活人生,不必等到以后
5 拥有不如享有
6 放掉时间过生活
7 原来,混乱才是常态
8 世界越快,你要越慢
9 只要你敢,精采人生就是你的
第三章 随心所欲,做自己
1 把自己变成一朵美丽的花
2 改变自己,不要让生命变成一滩死水
3 不要害怕你所担心的事
4 做自己开心的事,就是天命
5 人活着,自在就好
6 莫忘初衷
7 要过简单生活,就要勇敢拒绝
8 不要忘记过生活
9 打破习性,不要让别人猜到你
10 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
第四章 人是靠放弃而获得
1 所有的美好,都发生在离开之后
2 这一生,你最想修的功课是什么?
3 人要为自己的受伤负责
4 定位自己,重新命名
5 放掉角色,做你自己
6 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7 OFF的人生智慧
8 不药而癒的秘诀
9 多出来的一天,意外却美好
10 连土地都要休耕,何况是人
第五章 勇敢活出自己的样子
1 当自己的好父母,把自己爱回来
2 看见,是救赎的开始
3 最难爬的那一座山,是自己生命这座山
4 去做让你快乐、有热情的事吧
5 连试都没试过就放弃,那才是失败
6 勇敢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7 不适合自己的,就勇敢放下
8 去做你真心渴望的事
〈后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延伸阅读
序言
推荐序
我们都是想好好活出这一辈子的人黄锦敦
读这本书,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志建刚拿到博士学位,我们一起聊天,我问志建拿到学位后,接下来人生的打算,志建大概是这样回答我的:
「我已经想好接下来的人生有几件事不做:不快乐的事情不做,没有爱的事情不做,失去自由的事情不做。所以,之前有几个令人称羡的工作邀约,我本来还在考虑,现在清楚了,那不是我要的。」
我听他这样说,实在赞叹,我回说:「你这根本是下定决心以后要过很爽的日子嘛!」志建开心地呵呵笑着。这几年我看着志建的生活,他确实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爽」。而这本书,正是写着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此书写着志建这十年的生命变化,算一算,我认识志建也是十年的时间。从我的观点来看,志建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大师。他持续地运动、健康饮食,这是养身体;他书写、阅读、对话、旅行,在生活中保持觉知,感受生命的美好,这是养心智灵魂。一个人能养身养心也养灵,那是真正「活」在日子里的人了。
能在日子里这样「活」,不是理所当然,那是创造而来的,这也是志建令我钦佩的地方,他活生生地创造了自己的生命风格,让他成为一个靠近幸福之人。我的好友林祺堂教授曾说:「有些学问教人走向成功,有些学问教人走向幸福。但成功的人不一定拥有幸福。」我想,人若能拥有幸福,那么不管有没有抵达世俗所谓的「成功」之处,都会有很好的生命品质。我认为志建这本书,就是在教人如何把眼光直接移到生命更核心的位置,走上幸福的路途。
若走向幸福之道像是一趟旅程,阅读此书时,你会看见志建如何拆开老天爷的信封,解读深藏于「痛苦」之中的改变讯息。他在这样的讯息指引下开始踏上生命探索之途,一路上试探自己,了解自己所渴求的,把属于自己的宝物、想要的生命一一拾入行囊,写进生命旅程的札记本里。在生活中、在书里我都看见,志建的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他对着前去的道路,一次次做出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认真地付诸行动。他真用十年的光阴扎实地累积出自己想要的生命样貌。
在这本书里,志建把他这一路上的挑战与风景、幸福与困难,用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以浅显易懂的文字留下人生旅者的足迹。所以,这是一本好读易懂的书,如果你想解读生命困境的讯息,拥有一个崭新的可能;抑或是你已望清前去方向,只期待能点燃行动的引信,我会极力推荐你阅读此书,并让它影响你,如此,这本书将不仅只是志建的实践故事,也会是你的。记得,我们和志建一样,都是平凡但想好好活出这一辈子的人。
前言
放下,放慢,清风自来
有一天,坐在自家的客厅沙发里,我手上拿着一本书,安然地享受阅读,那是一本灵性书籍。
突然间,书里冒出一句话:「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方式,跟二十年前一模一样,那么很明显的,你人生中最精采的时刻,永远不会到来。」
当下,心被震了一下。放下书本,静默良久。心里,默默参详着一行禅师这句话。「我的生活跟二十年前一模一样吗?」我自忖着。
不,我的生活一直变化着。这两年,我出了两本书,我的叙事私塾与工作坊也一直在精进演化着,我旅行、静坐、游泳、跑步,我一直努力着让自己生活保持平衡丰富。很多人看我,想必羡慕。这样的人生,算得了精采吧?我该知足了,不是吗?「是的,该知足了。」我跟自己说。
回首这些年,我过得安稳又规律。不是书写,就是带工作坊。在书写中,我深刻反思、同时也自我疗癒。我的工作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生活与健康也一直维持令人满意的状况。嗯,我是该感恩知足了。
但是,我得诚实,在这样的安稳里,有时……有时候,我却感到,有点……腻了。腻了?怎么会?是的,腻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仔细想想,这二十年来,我不断在叙事的专业里精进打滚,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坚忍、毅力、实践,这是摩羯座的特性。如今,虽有点小小成就,但是,我也发现,这样的成就并没带给我极大的喜悦,内心里,好像总缺了一点什么。是呀,怎么会这样呢?
去年夏天,出了第二本书,一推出就反应热烈,读者来函的感谢与感动如雪花般,身为作者既开心又虚荣。然后,就在此刻,内心却跳出另一种声音:「够了,你该去过不一样的生活了。」我知道我的生活并没有不好,只是,有时还是在「大同小异」中缺乏变化。
此刻,内心出现一种召唤,促使我去做点不一样的事,或者说,「什么事都不做」。聆听召唤,我决定──出走。
去年初秋,我一个人前往京都旅行。我想,放空自己。
八天京都之旅回来后,我整整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天三夜不出门,我只想继续安静地待在京都的深度宁静里,享受内心里无法言喻的平和与喜悦。三个月之后,我再度前往京都赏枫。那几天,每天漫步在禅寺古剎的枫叶林里,我被大自然的多彩丰盛给震撼到阖不拢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唉,终于明白。
「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地方啊?」心里不断惊呼着。然而,我更惊讶地发现:「我竟然活到了五十岁,才第一次来到京都赏枫?」
「那这些年,我都在干嘛呀?」我捶胸顿足地问自己。
回来后,我跟朋友说:「以后,我想要好好过生活,我不想再错过任何一场枫红了。」是的,人生如此美好,我不想再错过一场华丽的枫红、一场盛开的樱花,甚至是路边一朵绽放的小花。我发誓。
京都之旅,彻彻底底地解放了我内在某个禁锢的灵魂。漫步在京都的禅寺、枫红、雪樱里,我经历到一种纯粹的存在,让我在当中得以放空、沉静,诚实面对自己。
好,我认了。这二十年来,我的生活看似丰富,但其实模式都差不多:不是念书、就是工作;不是书写,就是做谘商。
从硕士念到博士,在叙事专业里,不断精进自我,我很努力,彻底实践叙事,把叙事变成我,我也变成叙事。努力拿到博士、又出了两本卖得还不错的书,获得不少掌声。这些世俗成就,没有不好,都是我想做的事,我在自我实现。但此刻,我却突然看见:我的人生其实不也是默默在遵循某种模式,这个模式,很主流、很正当,就是「努力向上,功成名就」,不是吗?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
我很幸运,我正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我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我知道我并没有刻意想去追求世俗名利,但是,我也必须承认:在生活的努力中,有时,我想停,却停不下来。我想放鬆、却无法放鬆。甚至,在无所事事里,我依然无法感到安然自在。当下,我突然明白。
明白自己为什么这几年会走向灵性修为,其实我想修的,就是这颗无法安稳的心。
于是,我又突然想起:十年前我生的那场大病(坐骨神经痛)。这场病,绝不是意外、更不是偶然,如今明白:那是我人生追求成就、一路停不下来的结果。这是我「一直努力、停不下来」,所付出的代价。
多么痛的领悟啊!但它却也是一份礼物。
相信我,如果不是生了那场病,我是无法停下来的。整整折磨了我一整年的坐骨神经痛,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模式、饮食习惯、让我开始好好去运动。最后,我痊癒了。我不知道,是我治好了坐骨神经痛,还是坐骨神经痛治疗了我。
生病,其实是上天给的恩典。因为这场病,让我这十年来,力行「减法生活」。减少应酬、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一切能免则免,回到生活的单纯里,感受生命的纯粹与美好。
是的,我渐渐回到一种「单纯」里去过生活,我渴望简单。清静、简单、自在,一直是我想要的生活样貌,但我却一直做不到。要简单,还真不简单哩。人是欲望的动物,欲望经常把生活搞得七荤八素、混乱不堪。我承认,我也经常「捨」不得。
十年来,我经常在现实的工作努力与清静的生活渴望里,来回挣扎。生活,时而简单,时而复杂。心,时而清明,时而混乱。日子就在这两端里,来回摆荡,永无宁日。
渐渐地,我才明白:原来,这就是修行。生活就是修行,没错。我必须承认,这样的修行还真难哩。每当我前进一步,隔天立刻退后两步。唉,只因「习性难改」。
如今,年过半百,我知道我生命的「折返点」到了。拥有不如享有。我得好好去「享受」我的拥有,而不是继续去「追求」更多的拥有。如今更加明白:放下、放慢,生命一切具足,大自在,这就是我要的。未来的人生,我将比照办理。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我也渐渐领悟:其实人只要好好做自己,一切都将丰盛美好。功名,无须刻意追求,人,其实不需要活得这么用力。
这本书其实是写给自己看的。透过书写,其实我在宣告一件事:「对,我该停下来了。而且,我要享受生命、享受我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刚好也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如果,你最近生活也感到茫然迷惘,那么,这本书,或许适合你。
书里的故事,或许会帮你的生命找到一个「出口」,把你从一成不变的生活里,给唤醒、翻转过来。生命之道,就藏在故事里,这就是故事的疗癒力量。
现在,邀请您,给自己泡杯好茶,坐下来,轻鬆享受这本书吧。
记得,放下、放慢,清风自来。
内容连载
所有的美好,都发生在离开之后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
不只是旅行,生活也是如此。
如果一直将就、配合别人,
这样的人生注定活得辛苦。
这是上週六发生在台中私塾的故事。
马雅第二次参加私塾,她是一个善良细腻、有自己想法的助人工作者。
工作了几年,她觉得累了,于是决定离职,到国外旅行、放空自己,然后,说走就走,今年三月她出发了。
她先去泰国,因为有朋友住那里,她跟这位朋友不熟,但朋友知道她想出走旅行,欢迎她来曼谷小住。马雅去了,毕竟一个女生,想说住朋友家比较安全,但结果却不是她想像的那样。
住了几天后,她发现这位朋友个性急躁,讲话有时会大声吼叫,常常把她吓到,让她感到不舒服。但马雅想说住在人家家里,寄人篱下,就忍耐吧。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马雅却是越来越不快乐。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些事,马雅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压抑与委屈,难过地痛哭。哭完、擦乾眼泪,她问自己:「这是我要的旅行吗?」回到自己当初出走的初衷,马雅瞬间清醒。
「不,这不是我要的。」于是马雅决定离开朋友,开始一个人旅行。
接着,马雅说了一句让大家瞪大眼睛的话:「离开朋友后,属于我美好的旅行才真正开始。」哈,真有意思,大家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听故事。
不急,马雅先对之前的故事,做出了如此的反思:「这件事其实我自己也要负责,明明早就发现自己跟朋友不合了,但我却一直忍耐,允许她继续侵犯自己的界线,不敢说也不敢离开,痛苦是我自找的,我要为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哇,很深刻的看见。怪罪别人容易,却无助于生命的成长。佩服马雅是有能力往内看的人。
这事件让马雅发现:其实自己是一个害怕冲突的人,她回应冲突的方式,不是逃避就是忍耐,于是让自己很受伤、不快乐。
看见,是救赎的开始。
不只如此。马雅更发现:当初自己不敢当机立断离开朋友,其实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与恐惧,以为住朋友家一来省钱、二来有个照应,想不到反而把自己困住了。
好诚实的告白。说到这里时,我发现每个人的眼神突然都飘向了自己,若有所思。没错,这句话「打」到很多人。
“>
马雅继续说故事,大伙儿专注聆听,彷彿跟着她一起去旅行了。
离开朋友后,马雅独自前往泰北,路上遇到一群正要去泰北当志工的台湾人,于是与之结伴同行。这群年轻人热血澎湃,有人跟马雅一样,也是刚辞去工作,想出走过过不一样的生活,并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理念相近、频率对了,马雅与这群热血青年十分投机,她跟着他们去泰北当志工,住了好几天,开心极了。她说她的生命,就像枯萎的花朵遇到阳光、空气和水一般,整个绽放开来。
离开泰北后,马雅继续自己的旅程,前往尼泊尔。一位台湾朋友知道她要去尼泊尔,于是很早就跟她约好,到时从台湾赶过去跟马雅会合。但马雅说,她的恶梦又开始了。
以前就听过一个说法: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就约他一起去旅行准没错。在旅行长时间的紧密接触中,每个人的习性、个性都会「原形毕露」的(哈)。你想必听过,跟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回来的「下场」,不是成为莫逆之交,就是从此形同陌路。
这位朋友跟马雅在台湾就熟识,算聊得来,对方是个急性子、很容易焦虑,然而马雅却是一个慢条斯理的人,这趟旅行,她想放空、放鬆,不想赶路。
不同个性的人要在一起生活,本来就困难,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那位容易焦虑的朋友一天到晚催促马雅:「快点、快点!」让她备感压力,自己也变得好焦虑。
没错,「跟怎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怎样的人。」情绪是会感染的。
一开始,马雅的「老模式」又来了:对,忍耐。直到有一天,她终于隐忍不住,又爆发了。那天要去山上看日出,需要一大早四点多起床。一起床,朋友就一直催促着她:「赶快、赶快!」让她好紧张、好焦虑。(哈,看日出是件很优雅的事,需要那么紧张吗?)
盥洗完、一出门,马雅突然想到自己忘了带手电筒,于是说:「我进去拿一下。」想不到朋友很不悦,立刻摆臭脸走人,让马雅感到十分错愕。
到了集合地点,朋友又当着大家的面一直数落马雅动作太慢。此刻,马雅的怒气已冲到了头顶,但她还是忍耐,闷着头继续往前快走。走着走着,突然全身冒冷汗,接着,马雅的肚子传来阵阵绞痛,摀着肚子,她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摸黑前进,此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委屈与愤怒,她边走边哭。当下,她决定了,不去看日出了,她想回旅馆。马雅受不了了,生理跟心理都一样。
回到旅馆,上完厕所,马雅回到温暖被窝里睡回笼觉,她决定先好好照顾自己。睡醒后,马雅身体恢复了,心,也清朗许多。
此刻,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你不需要再忍耐了。而且,该是你离开朋友的时候了。」
马雅决定遵循自己的灵感,当朋友看完日出回来,马雅立刻找朋友「恳谈」,马雅让她知道,这几天她让她压力很大。谈完后,彼此心里都轻鬆许多,然后两人就分道扬镳、各玩各的。
「离开后,我的美好旅程就回来了。」马雅笑着说:「一个人走好开心,接着就遇到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
哇,很佩服马雅的勇气,敢去跟朋友说:「我尊重你的速度,但我需要用我的速度旅行。」这是爱自己,说得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不只是旅行,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一直将就、配合别人,这样的人生注定活得辛苦。这正是很多人目前的生活写照,不是吗?
旅行中两次跟朋友相处不愉快的经验,让马雅感触良多,最后她感慨地说出一句经典话语:「所有的美好,都发生在离开之后。」哇,如雷灌顶。只见私塾每个人立刻拿起笔、狠狠地记下来。
是的,唯有「放手」,勇敢离开让你受苦的人与环境,不然,属于你美好的日子,永远不会到来。
马雅的故事,叫人感触良多。
人经常被困在一段折磨的关系或工作里,出不来,让自己痛苦,殊不知,困住你的,其实是你自己。因为你不敢离开、不敢放手。
困住自己的,其实是你的习性、你的恐惧。不是吗?
有需要联系v;hx-hx3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