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德]乌维·维特施托克【文字版_PDF电子书_】
书名:文学之冬 作者:[德]乌维·维特施托克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译者:陈早 出版日期:2024-1 页数:348 ISBN:9787218167367 |
8.7 豆瓣短评 |
点击喜欢 | 全网资源sm.nayona.cn |
内容简介: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随即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人士展开迫害,活跃在德国政治、文化舞台的作家和艺术家首当其冲,在纳粹当政初期的短短一个月内,这些作家、艺术家或遭监禁、枪决,或被迫逃离德国。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莎·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作者简介:
[德]乌维·维特施托克(Uwe Wittstock) 着
德国着名文学评论家、作家,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曾在《法兰克福汇报》《世界日报》《焦点》杂志等媒体担任文学编辑,曾获得特奥多尔·沃尔夫新闻奖,着有《剃掉胡子的马克思》《现代性之后:关于当代德国文学的论文》《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生活的故事》等书。
陈早 译
陈早,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目 录:
跨过悬崖的一步:决定一切的那个月
共和国最后的舞会:1月28日,星期六
地狱当道:1月30日,星期一
临门之斧:1月31 日,星期二
劣等外族血统:2月2日,星期四
被缝上的舌头:2月3日,星期五
不知道如何是好:2月4日,星期六
雨中葬礼:2月5日,星期日
例会:2月6日,星期一
丑陋、狭隘、暴力的天性:2月10日,星期五
作家卫队:2月12日,星期日
黑衣人:2月13日,星期一
发烧和逃亡:2月14日,星期二
摔门而去:2月15日,星期三
小老师:2月16日,星期四
我走了,我留下:2月17日,星期五
银湖无宝:2月18日,星期六
还写什么?:2月19日,星期日
来付款吧!:2月20日,星期一
相当好的伪装:2月21日,星期二
未来几周活下去:2月22日,星期三
部长做客:2月24日,星期五
内战法庭和警力保护:2月25日,星期六
旅行建议:2月27日,星期一
独裁降临:2月28日,星期二
与世界脱节:3月1日,星期三
假妈妈:3月3日,星期五
别开门!:3月4日,星期六
投票:3月5日,星期日
移民的孤独:3月6日,星期一
勇气、恐惧与火焰:3月7日,星期二
只剩告别:3月8日,星期三
意外的攻击:3月10日,星期五
最后的日子:3月11日,星期六
出发:3月13日,星期一
地狱景象:3月15日,星期三
后续岁月:33 份人生缩影
后 记
致 谢
译名表
文 献
图片来源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是一部描写纳粹德国时期艺术家命运的着作,探讨了文学在极权统治下的困境与挑战,展现了艺术家面对压力与选择的内心挣扎。
1、文学在纳粹德国的困境
作者通过具体案例,揭示了纳粹政权对文学的审查与打压,艺术家在言论自由受限的环境中艰难求生存。
在这种压力下,一些作家选择沉默顺应,而另一些则选择触及禁忌,冒着生命危险发声。
文学作为思想的表达工具,在纳粹统治下的扭曲与变异,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
2、艺术家的内心挣扎
书中深入描绘了艺术家内心的挣扎,他们面临着对家庭、事业、信仰的考验,不得不在道德困境中做出抉择。
一些艺术家选择妥协保全自身,但也有人不计后果坚守信念,最终付出惨重代价。
他们的内心挣扎与选择,展现了艺术家作为个体在集体压力下的矛盾与抉择。
3、艺术家的抵抗与反抗
尽管面临巨大压力,仍有一些艺术家选择勇敢抵抗,通过文字与行动表达对极权统治的反抗态度。
这种抵抗不仅体现了个体的勇气与坚持,也成为了纳粹德国时期的一抹光亮,激励着后人勇敢捍位。
艺术家们的反抗精神,为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一笔,也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文学对抗极权的力量
《文学之冬》向人们展示了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面对极权统治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抗争与顽强。
艺术家们通过文字的力量,穿越时空的限制,让思想与灵魂得到自由与解放,展现了文学的不朽价值。
文学在纳粹德国的命运,提醒着人们文化自由与人权的可贵,也激励着人们勇敢捍卫自由与尊严。
总结: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通过讲述艺术家在纳粹德国的命运,揭示了文学在极权统治下的艰难处境与抗争,引发人们对自由与正义的深刻反思。
本文由nayona.cn整理